上海建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情况

索取号:G0300301000-2015-0001发布时间:2015-10-05公开类别:主动公开发布者:徐皓刚浏览次数:1277

2005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民办院校。2010年7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发文同意上海建桥学院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随着我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提出“定好位、强本科、兴学科、重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上海建桥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在继续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我校于2011年开始启动了首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1、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科研处,随后建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

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学科建设工作。

学科建设的行政事务由分管副校长协调处理。学科建设涉及的学术问题由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重大事项由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校学科建设办公室是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在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全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办公室与科研处合署办公。此外,学校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图文信息中心、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人也应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并按所承担的部门职责做好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和服务。

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的学科规划、申报、评估、指导和组织重大项目的工作。

学校制定了《上海建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建桥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


2、学校已设立两批五个重点学科

2011年9月确立了首批3个校级重点学科,分别是:

商学院 工商管理;(60万)

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0万)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45万)

2012年12月确立了第二批2个校级重点学科,分别是:

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60万)

机电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90万)

学校共投入经费:345万。

目前,首批三个重点学科已通过结项验收。经过几年的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定位于应用型技术类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需求这类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的成果是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也将逐渐显现,为学校“十三五”及更长期的学科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发展思路。


3、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

(1)凝聚学科方向、凝炼学科特色

各学科建设单位努力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先进技术领域,凝聚学科方向;注重紧密结合学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需求,本着发挥优势、聚焦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凝炼学科特色。

(2)打破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瓶颈,优化学科队伍结构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给重点学科的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因素。几年来,学校依托“上海市海外名师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及“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各学科建设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有目标地进行人才引进,使学科队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具备了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3)以科学研究为依托,提升各学科学术水平

几年来,各学科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整体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高层次科研立项和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企业技术需求的横向课题等项目数量及经费总量明显增加。

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将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龙头,重视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自重点学科立项以来,各级研科研立项近20项(不含校级),经费达到98万元。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撰写高质量论文,自2011年11月起到2015年4月止,共发表论文108篇,其中EI检索50篇,SCI检索1篇,SCI录用2篇。

该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开展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需求的横向课题研究。学院与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双方于2014年已开展横向课题三项,累计项目经费35万。

(4)学科建设成果作用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效果明显、成果显著

各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以学科为平台,从学科建设的视觉考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并注重将学科建设成果反哺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使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得到体现。如学生参加的各类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专业性、学术性及技术类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成为各学科建设单位的亮点。

如工商管理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对其涵盖的本科专业一直在积极推进学科大类平台建设,并通过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整合,将学科建设的成果直接作用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学科视觉开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学科建设以来,该学科还一直注重国际化办学平台建设,一方面从海外“引进来”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送出去”到国外访学、培训。至今共引进6名海归博士或硕士,共选送30多名教师参与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访学或短期培训,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学科发展前沿及国外教育教学模式,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

在学科建设的推动下,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由周英芬老师主持的《校企合作,层层递进,螺旋式培养国际货物贸易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院相关专业学生在上海市级及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63人次,其中全国奖项36人。

(5)围绕学科建设,相关的科学研究信息资料、实验设备条件等方面建设有了明显改善。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20万册,报刊900种,电子图书45万册,数字期刊32000多种。图书馆在原有图书资料基础上,在学科建设期间,为重点学科采购了涉及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科学前沿等方面的书籍。目前,校图书馆有新闻学、传播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门类达4万多种,存量40多万册;涉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方面相关的书籍、期刊门类多达5万多种。此外,图书馆也开通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Emerald管理学》、《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有效保证了学科建设需求。另外各学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设有专门的资料室。如新闻传播学院资料室其功能的基本定位是紧扣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教师承担专业教学、研究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提供有关文献情报服务。资料室的建设以服务学科建设为核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向“新、精、专”方向发展,三年来先后购置、订阅《大数据时代》、《新闻记者》、《新闻战线》、《传媒》等专业书籍、学术期刊300余册,基本能够保证科研、教学需求。

工商管理学科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综合考虑,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有“工商管理”、“创业创新”等10个实验室。自工商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133.45万元购买“万能大屏智能管理系统9.0”、“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等各种教学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软件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需求和课程教学实验、实践需求。

(6)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建设逐步推进

围绕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及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需要的产学研基地、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2011年以来,商学院共建立了校外合作基地近20家,其中与工商管理学科相关的合作单位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通过合作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行业调研,与企业专家联合,了解企业需求,获取基础资料。从而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及社会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

信息技术学院先后与“塔塔”、“金道网络”、“大汉三通通信有限公司”、天地软件园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2013年5月信息技术学院、就业办联合申报的“上海建桥学院IT人才-上海坦思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职业生涯校外实践基地”获批上海市教委校外实践基地筹建项目” ,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学院承担浦东新区决策咨询科研项目,提出了构造3D、OLED等新型量子技术产业链研究的课题建议。对于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浦东新区有关方面的积极评价。

(7)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

各学科点随着科研工作、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活动的需要,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尤其是参加高层次、专业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人员和次数在不断上升,并在相关学术会议或交流平台上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教师被推选为专业或学术团体的领导成员,说明我校相关学科建设能力和学术水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积极推进,成果显著

2011年以来,我校分别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为我校学科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检验学科建设水平的依据,丰富了学科建设工作的内涵。

目前已有信息技术学院张捷、徐方勤、戴春妮、尹静、余莉、陈莲君等6位教师,工商管理学科朱瑞庭,常健聪、杨刚三位老师分别获得东华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信息技术学院并与201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5年5月,已有两位2013级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通过答辩已顺利毕业。另还有在校生4人。

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检验了学科队伍的能力、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特点,显现了相应学科建设的成果和学科的特色优势


4、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应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提高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认识

(2)目前相关学科方向还不够明确、特色优势不明显

(3)学科队伍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4)各重点学科的支撑学科,即学科群的建设没有给予适当的考虑。

(5)各学科点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6)产学研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和改善

下一步我校将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业学位点建设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布局、结构合理、特色发展、能力提升的学科建设目标,按照聚焦、错位、合作的学科建设路径,形成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的学科建设方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布局,逐步搭建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学科平台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坚持抓特色、抓机制、抓绩效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机制。争取在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和服务企业能力的提升上有更大的突破。



上海建桥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