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索取号:G0300202000-2016-0001发布时间:2016-03-09公开类别:主动公开发布者:陈少东浏览次数:499

上海建桥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学校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本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推进实施以及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以提升育人质量和内涵建设水平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鼓励创新,破瓶颈、补短板、举全力、抓落实,持续推进实施卓越建桥计划,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1.分层推进落实综合改革。按照《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上海市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做好学校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综合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路径、方案和措施,继续做好各重大改革项目、政府扶持内涵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工作。以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任务为契机,重点做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综改项目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2.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结合《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并颁布《上海建桥学院“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纲要》,做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信息化、党建工作等分规划的编制和发布工作,明确规划推进实施的时间表、任务书,并以规划统筹引领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3.全面推进卓越建桥计划。全面总结2015年计划执行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卓越建桥计划2016年实施要点,重点是深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内控机制。同时,完善计划推进的工作方案,改进管考机制,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跟踪进度,使卓越建桥计划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管理全方面,争取2016年取得新亮点、新突破。

4.完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功能,对转型发展作好顶层设计。完善日常质量管理、监控、评价的部门职责,有效开展质量评估、绩效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价。逐步废除原有工作量制度,推进“包干责任制”,发挥办学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试点开展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深化两级管理,试点基于关键绩效产出(KPI)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5.深化质量保障机制。启动并部署迎接2019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确定《上海建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落实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的准备工作,建设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做好网络工程、日语、新闻学、广告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达标评估准备工作。争取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项目”(IQA)。开好第十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6.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把专业设置作为引导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开展专业集群建设、试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对接产业链发展形成的职业群,组建若干个专业集群,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7.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中兴、百联、大唐等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的“整体合作”模式,鼓励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临港区域企业的合作,同时做好与中小微企业的“组合式合作”模式,推进实质性的合作。依托行业协会组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通过二级学院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进行聚合。完善横向项目支持政策,组织与企业共同申报的产学研项目,增加适合学校发展的产学研基地。

8.加强课程转型与重点课程建设。深化体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提高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常态化的课程合作。加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重点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制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转型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重点资助翻转课堂或者混合模式课堂实践教改,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引进Black Board平台。

9.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紧密对接生产一线实际,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立学生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提高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和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总时间。

10.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出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建设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创业实习基地。举办第二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会。

11.完善学生日常思政和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出台并实施第二课堂项目体系建设方案,提升社团质量,推广TA制度,实施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教师驻点辅导,深化“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完善文明修身课程建设。以菁英学院为依托,加强学生骨干培养,提升学生“三自”能力,完成菁英学院五个班级的培训和结业工作,总结第一期工作,启动第二期培训,逐步完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做好“建桥人学习档”平台的使用和推广。修订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四个辅导员专业化工作坊平台,征集编制辅导员工作案例集。

12.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建设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开创更多渠道,设计更为有效的项目,选送更多优秀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整体水平。大力引进国际课程,开拓学生参加暑期出国(境)游学项目。完善和改进留学生生活条件和日常管理,筹建外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建立涉外服务团队。建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做好与德国、丹麦合作院校的学期项目。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育骨干青年教师。坚持大力度引进人才,重点引进带头人、学术专业骨干、博士学位教师、双师双能教师和部分专业急需师资。加强系主任队伍建设。启动校内职称制度,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期制,组织开展一对一教学咨询。指导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建设上海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建桥分中心,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展专项培训。开展第三届“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14.积极稳妥推进薪酬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二级学院的分配比例,优化教职工的工资结构。实施特殊劳动关系人员与聘用合同人员分类管理,实施聘用合同人员结构工资制。加大业绩考核结果奖励额度,完善收入政策导向。

15.稳步推进科研和学科建设。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做强做实科研与学科队伍,采用借外脑、自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横向项目技术开发,积极引进开发性人才。推动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重点做好市民办高校重大内涵项目申报,力争国家和地方社科、自科等基金项目申报取得新进展。拓展立项渠道,以“一博一企”形式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培育优秀毕业成果形成专利,提升学校专利数量。重点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准备工作。

16.深入推进党群工作。积极探索促进党组织作用更好发挥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机制,做好新一届党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教代会、工会、妇委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完成教代会和工代会换届工作,建立教工补充医疗保障体系。修订《上海建桥学院爱心基金管理办法》,用好爱心基金。

17.做好招生宣传和新生管理工作。落实2016年招生计划,合理投放外省计划。加强招生队伍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做好专业介绍,推进中外合作专业招生。构建服务招生的宣传工作体系,与新闻传播学院合作筹建新闻中心,从传统媒体、新媒体、品牌策划推广等角度全面加强宣传工作,做好重点营销策划,多维度展现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增强报考吸引力。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开拓各种类型的成人学历及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开展2015级新生学情调查,完善新生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做好新专业收费工作。

18.平稳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立历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同时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跟踪调研,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举办辅导员2016年就业数据管理平台使用培训,启动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19.夯实信息化规划与基础建设。对原有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容灾备份。建设“建桥学习档”二期,建设和完善视频会议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选课系统、家长资讯系统、校园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基于工作引擎流的办公自动化内部管理系统建设。优化校园网二级网站群体系。加强数据库的管理,提高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全面进行优化和利用。扩增新校区网络带宽。

20.不断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确保新校区进一步平稳运行,不断完善新校区办学软硬件条件。做好重大项目的配套建设与采购。做好新校区竣工决算、验收、维修、保修工作。构建绿色节能校园,启用校园能耗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用电、智能用水、空调管控、路灯控制等严格控制新校区的能耗开支。启用餐厨垃圾再生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精细化水平。

21.提升基金会和校友会工作水平。依托基金会、校友会加强对重点人群尤其是校友的宣传,及时向外推介学校的办学成果及重大新闻。完善充实校友库,建立并运营好基金会(校友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丰富基金会(校友会)项目。多渠道募集资金,实现基金会资金保值增值,策划实施一批品牌公益援助项目。以校友主题系列衍生纪念品的开发为重点推进学校纪念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