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2019-12-185705索取号:G0301402003-2020-0031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学质量一流、校园环境一流、校园文化一流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化民办大学,全面改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底蕴和内涵建设不断丰富,促进学校事业健康繁荣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开展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根本要求。

要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要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师生、带动师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鼓励师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教学计划。要使学生认识并领会,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遵循大学文化发展规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把“感恩,回报,爱心,责任”的校训精神和“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的办学使命贯彻始终,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和弘扬雷锋精神活动,努力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民办高校特征和“建桥”自身品牌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总体目标

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凝练教育思想,弘扬建桥人20年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实施依法治校,不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弘扬雷锋精神,优化校园环境,确保在2030年左右基本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秉承学校传统、蕴涵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优势、体现学校精神且师生满意的大学文化,力争在爱校精神培育、学术文化和科学精神营造、师生文明行为、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民办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夯实“全国文明单位”金字招牌,使“感恩,回报,爱心,责任”成为全体建桥人自觉的精神文化追求。

二、坚持凝练建桥文化理念,打造特色项目

1.“建桥”文化凝聚引领学校发展。师生高度认同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标、教风、学风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爱校热情得到激发,爱校行为得到普及,爱校精神得到弘扬,使“建桥精神”逐渐形成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文化烙印。要注重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夯实“20年建桥”的文化积淀,促成“建桥”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

2.治理体系健全,管理水平提升。形成具有“建桥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深入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保障体系,完善风险防控,强化执行和改进,继续探索现代大学治理制度,使质量文化深入人心。要严格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后勤服务、信息化服务和校园综合行政管理服务。

3.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校园文明工程”,促使师生文化素养显著提升。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围绕学生“八项核心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充实校园生活,管好文化阵地,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基础和氛围。

4.把弘扬“雷锋精神”不断总结革新,形成示范。继续拓展雷锋馆的功能、内涵、品牌,以及辐射、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继续推进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构建“雷锋文化”,丰富传播载体,使全体师生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形式内涵

5.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实际、贴近人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不断创新校园内各类文艺活动的形式、内容、内涵,要将活动的范围和受益面辐射到全体师生。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文教结合固有模式,变革文艺教学授受方式,改变文艺活动传播方式,支撑文化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6.鼓励文艺类社团做精做强,激发学生文艺创作热情,鼓励出作品、出创意,支持师生创作艺术作品,实施“校园创意扶持计划”和“文化创意展览会”。邀请大师来校指导,奖励贴近校园、贴近学生的优秀作品,力争形成一批原创精品。搭建师生创意作品“创意-作品-产品-商品”孵化转化渠道,促进校园原创文化创意作品不断丰富。

7.支持各类校内文艺演出和文化创意活动。交响乐团、民乐团等重点扶持的文艺类学生社团,要定期举行系列音乐表演活动。要鼓励并重点支持相关学院或学生组织承办校园摄影大赛、纪念品设计大赛、手绘校园大赛、动漫设计大赛、珠宝首饰设计、新闻短片摄制、传统文化展示等组成的校园文化创意系列活动。要将师生参与国际文艺作品评比并获奖的成果纳入学科竞赛奖励范畴。

8.整体规划“进校园”系列活动,要统筹规划遴选每年的校外演出引进场次,确保内容受欢迎、有影响。推进主流文化进校园,确保进校演出的各类文艺团体和演员名人充满正能量,做精“高雅艺术进校园”。支持主流媒体进校园开展新闻宣传、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学校与南汇新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联动互动。

9.充分利用学校礼堂、学生活动中心等场地设施,在保障教育教学的前提下,优先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尝试建立汇集文艺影视欣赏、学生作品展示、重大活动录播、影视现场点评、学生勤工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打造“暖心校园”,完善后勤服务设施,保障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10.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各项设施和活动条件,以“读书节”为基础,举办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阅读论坛,推动常态化的学生健康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爱好和习惯,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同时深入开展教师“经典阅读”计划,开设“艺术课堂”“礼仪课堂”“文史课堂”。

11.学术文化不断繁荣,学习氛围提升。要教会学生把握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励志成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拥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新时代大学生,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和图书条件。要鼓励教师加强与教学有关的应用型科学研究,鼓励创新创业,弘扬学术文化、教授治学,促进学术交流、国际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氛围。

四、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特色育人氛围

12.校园文化景观进一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加快建设与“建桥文化”相匹配适应的文化景观和公共设施,优化校园公共空间布局,新建钟楼、连廊、环湖文化景观带,促进园林绿化与雕塑景观建设有序建设,体现学科建设特色,加快恢复“建桥八景”,以20周年校庆为契机建成一批新的文化地标。加强场馆建设,统筹图书馆、雷锋馆、国政馆、艺术设计展览馆、珠宝展示馆、陶艺展示馆、礼堂、学生活动中心、党建中心等各教学和实践场馆的文化育人和社会服务功能。

13.提升校园公共设施的齐备与品质。不断补充完善校园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提升整体品位。加强供应源头的管理,筛选优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做到质量考究,经久耐用。加强制作过程、外观装饰的监管,使之与校园文化相契合、相匹配。建成一批具有明显建桥文化特色,并能够成为永久文化符号的公共设施。逐步改善无障碍设施的配备。

14.校园标识管理更加规范。不断完善校园标识系统和导视系统的优化设置,试点设立楼名、道路名。优化校园内楼宇命名规则,继续加强对校园内标识设置的审批管理。统一规划设计建筑物外墙、门厅、走廊的标识标牌,加强对沿街和主干道标识标牌的整治,加强对二级单位内部环境布置的指导。杜绝违规设计、制作、使用学校标识的行为,查处纠正乱张贴乱悬挂现象。

15.全面实施形象品牌战略。强化形象建设办公室的目标和定位,提升服务层次水平和能级。进一步完善校园视觉形象识别体系,继续建设“形象建桥”内网平台,使之成为全校师生了解建桥品牌、关注校园文化、方便下载利用形象标准的唯一载体和常用工具。全面推广形象建设与标识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不断开发、更新具有建桥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纪念品。

16.充分利用地方和区域周边的文艺场馆,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对接好上海市及临港地区的相关重大文艺节庆和演出活动。为师生争取专场节目或优惠门票,为学生文艺实践搭建高水平展示平台。要建设好咖啡吧和校园纪念品中心,使其成为既能结合教学实践,又能成为学生学习、交流、休憩的驿站,同时还是校园文化品牌传播的重要平台。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智慧化校园服务系统,深化信息门户功能,丰富校园网络文化。

五、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和保障

17.重视文教结合,全面促进艺术教育。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领导,配备专职人员和促进艺术教育人才的引进,成立学校层面的并且定位于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美育的艺术教育与实践管理中心,全面推进学校美育。鼓励具有文艺素养的教职工为学生开设选修课,鼓励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指导文化类学生社团建设,要开展文化创意联合产学研活动,继续办好艺术设计、珠宝、国际设计联合毕业设计展览,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和跨部门协同。促进艺术类课程申报市级“精品课程”。

18.提升师生文化艺术素养,依托本校文化艺术教育相关基础和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文艺资源对支撑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撑力,实施面向人人的艺术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计入学分,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读1门艺术课程。加强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互融共通,教会师生基本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提高教师“以美育人”能力,全面提升师生人文综合素养,培育文艺活动潜在观众群。

19.认真参与落实本市相关活动,积极响应上海“文创50条”和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促进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和紧缺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积极申报培育创新工作室项目。要认真做好“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的动员、组织、管理和申报,并积极做好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的申报。要积极参加上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上海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积极参与“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积极参与上海市大学生校园歌会、大学生龙文化全能赛等各类文艺赛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