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建桥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1-03-081524索取号:G0300202000-2021-1652

沪建桥院办〔2021〕4号

各二级学院、部门:

现将《上海建桥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建桥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


上海建桥学院

2021年3月5日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学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稳中求进,着眼新起点、新目标、新格局、新理念,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跨越;要以深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落实、改革创新、提升办学效益为根本动力,继续以“卓越建桥计划”的实施为根本抓手,以临港新片区发展和新城建设为契机,坚守高质量目标,促进全方面依法治校,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为“十四五”规划谋好篇、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强化立德树人,凸显德育为先

1.牢筑思政铸魂育人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紧紧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做好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四史”宣传教育,用好防疫战疫鲜活生动素材,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持续建设《奉献中国》讲堂。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支持力度,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和待遇。完善“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政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

2.大力做好建桥品牌文化建设。依托雷锋馆、国政馆、党建服务中心全力建设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场馆对外开放,做好协同育人。加强党管武装,做好征兵“两征两退”相应保障,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与报国行动有机结合。完善在校退役大学生参与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施训工作方案。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规范视觉识别与标识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形象建设。

3.深化劳动教育创新举措。创新劳动教育方法,用好劳动教育基地,培育劳动教育骨干教学团队,丰富劳动实践场所,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覆盖。结合劳动教育成果展厅建设,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活动。完善文明修身课程载体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广泛开展环境劳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4.推进“三位一体”和心理健康教育。汇集育人资源,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优化辅导员分级分类培养体系,建立辅导员星级评选制度,开展辅导员精品学生工作项目。以辅导员研修基地建设为依托,举办长三角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论坛,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工作坊建设。促进专业导师工作,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衔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咨询参与度和学工队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率,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监测,强化分级网络预警防控作用。

5.全面促进学风改善。培育学风建设特色项目,推行“一院一品”,巩固第一课堂育人效果,开展学风建设年度报告。加强学习支持、社区管理,重视诚信教育,健全诚信档案,预防学术不端,紧抓考风考纪,加强违纪处理。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挖掘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优秀巡讲、“朋辈教育”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权。

6.营造良好第二课堂环境。改善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场地条件,继续打造“共享学习空间”,加强学生全程关怀与服务,持续关心特殊群体学生。持续完善群团改革,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优化指导教师结构和职责要求,推动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加强社团分类引导,落实社团年审和星级评选,引导学术型社团参与校内外竞赛,促进学生组织健康繁荣有序。

7.精准施策就业促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开展重点帮扶、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稳定。培养受助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构建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推进精准资助,深化资助育人,彰显资助教育成果。推动教育贷款试点工作。

二、坚持质量标准,加强人才培养

8.优化“卓越建桥计划”实施路径。明确2021年质量目标和推进举措,确保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质量保障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并持续改进,促进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提高。

9.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围绕临港新片区产业布局,做好上海市重点产业学院申报、示范性产教研平台建设,新增校级产教融合平台;着眼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产业和基本民生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办学思路,扩大专业活力。推进“1+X”证书、双证融通、现代学徒制。推进实训中心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级。组织教育部相关基地项目中期评估和年度评审,完成“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试运行评估。

10.确保教学秩序有序稳定。加强校院两级督导工作,配齐二级学院督导,优化督导工作支持系统。出台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相关管理措施,做好校内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出市级培育项目。推进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工作,加强学生学位论文抽检,严肃查处教学责任事故。

11.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线上线下优质课程建设,推进特色“金课”建设,实现覆盖各专业的优质在线混合课程。推动人才培养方案提质升级,促进生均课程数量的提升,提高各学院选修课程数量。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做好学生学习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

12.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加快市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做好新专业申报、市级以上一流课程建设申报,落实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作及自动化等工程教育认证申报准备,推进电子商务、新闻学等新文科认证申报。做好2021年教学成果奖申报建设。关注社会需求,加快珠宝、教育类专业行业学院建设。

13.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活力。坚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解释。出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方案,做实创新创业学院,提高学生参与各级学科竞赛的能力和获奖等级,加强世赛项目、星光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率。

14.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提高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时长。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发挥校园文化资源共享优势,加强美育工作。推进美育和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明确美育负责机构和师资队伍。探索全球素养教育,筹建全球素养训练营,试点建设全球素养教育体系。围绕“五育并举”出台通识教育整体方案。

15.继续努力推进申硕工作。以开拓研究生教育支持本科专业建设,促进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对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点申报基本条件,提升和改进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对应的数量指标。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活力

16.加快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挖掘教书育人楷模。完善校内师德荣誉体系。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推动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积极组织参与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培训,以赛促教学改革、促教师成长,做好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选拔、培训、组织、辐射工作。

17.改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加强人才引进,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活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师比以及专任教师中高学历、高级职称占比,大力引进校企合作博士,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要求,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在专职教师中的比例。推进落实职称评审评定自主权。

18.推动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升。重视高层次科研成果,鼓励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提升,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技术转移,提高专利(著作权)成果质量和转化运用水平。培育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做好科研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四、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办学合力

19.提升对外交流合作内涵。加强优质外籍师资引进,加强港澳台事务、留学生服务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夯实已有对外交流项目,推进在校生国际交流参与度,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价。集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用好现有国际师资资源,开拓新的合作项目,拓展非学历国际教育课程,推出国际教育合作拳头品牌产品,办好国际教育学院。

20.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加强生源分析工作,稳定招生规模、提高新生报到率,引导人人关心招生。稳步发展成人和非学历教育,拓展生源类型。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方法,拓展新闻宣传的形式和平台渠道,提高网络信息应变处置能力。

21.加强师生公众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机关运转效率,畅通来信意见建议渠道,健全师生服务体系,完善师生诉求响应机制。做好教代表、学代表日常意见建议征集常态化,加强师生办事窗口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纪检监察、监事会深度配合、有效监督。

22.推进信息化运用保障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建设和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契机,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五心”智慧校园建设,深入推进数据治理,明确核心数据责任分工,落实大数据中心建设任务,提高决策类数据抓取利用的准确性。推进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优化应用服务,推进“一网通办”,加强智慧学习平台和在线教学资源建设。

23.稳步推进校园基础建设。有序落实三期、四期工程进度,提高房舍统筹管理和使用效率,优化实验实训场地布局。整合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挖掘资产利用潜能,加强资产利用效率,形成资产投入分配方案。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机制,开展年度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分析。

五、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内部管理

24.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正式出台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分阶段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做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和分解落实工作,引领促进“十四五”目标任务落实。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数据的利用和统计效率。

25.完善校院两级治理。健全学校章程,完善公司治理,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试点年度绩效考核等事权下放,落实校院两级“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和全面施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程序。开展服务师生实事工程,提升各类满意度水平。

26.提升学校法制、普法水平。继续做好信息公开、依法治校年度报告。全面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促进规范化文件合理、有效、有序利用和公开。保证ISO质量管理认证再次审核顺利通过。

27.完善经费投入使用效率。加强经费使用进度的监督和分析、内控与审计。做好教育收费工作,试点预算“严格设立-精细调整-梳理合并”和“大额监管”,逐步完成预算编制机制改革。妥善落实财政扶持专项类资金清理使用。对接好新片区政策,争取更大办学效益。

28.加强后勤服务现代化。形成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做好学生伙食“保供稳价”。以后勤“六T”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后勤服务。促进“绿色学校”建设。巩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效,推进校园减塑、节水、控烟。严控餐饮浪费、提高师生爱护校园、自我开展环境保洁的能力。加强校园景观绿化和环境建设。

29.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加强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和标准化考试工作。促进消防标准化、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危化品管理零事故。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级,开展安全人员轮训、增加必要技防巡逻设施、推进智慧安防。

30.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做好校园防疫技术和形势研判,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日常防控和应急处突工作,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服务,提高疫情防控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力度。完善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机制,加强其他传染病防控。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