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

2024-06-17476索取号:

6月16日,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建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近百所高校参加。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6所上海高校,以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54所外省市高校,均选派招生老师与考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提供权威信息和“一站式”现场咨询服务沪上今年在高校举办的首场大型线下高招咨询会。


本次咨询会吸引了上海市及周边长三角地区近万名考生及家长预约前来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落地新高考,上海举办本次咨询会也是希望考生在进一步了解高校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的基础上精准报考。特别是已落地新高考的省份,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自己高考选考科目是否相符。比如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必须选考政治科目;大部分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科目。据统计,涉及50余个本科专业类有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科目。



“目前来咨询的上海考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关于今年同济大学的特色专业和培养政策”同济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熊老师表示,同济大学将招生、选才和育才并举发展,推出多项本科招生新政,打出多个“升级版”和“组合拳”,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再到深造,有一个全链条人才培养规划,有自选套餐,也有精选套餐,强调成长的个性化,比如率先探索微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可以保研单列等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转专业的设置,学生入校后拥有7次对专业作出抉择的机会,更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有更多的选择权,确保学生进校后得到高质量个性化培养,这也是对学生成长成材规律的尊重,能让广大青年学子的人生更加开阔。

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孙玉柱老师表示,今年学校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力度,对招生优势专业和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学双学位、工科试验班(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化实验班等进行了扩容,并且新增了“电子信息材料”本科专业。学生进校后转专业自由度更大,有两次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考核。学校还推出一项重磅政策,就是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4个精英班,实行“3+3”本硕贯通培养模式,采用中英法三语教学,保研资格可达100%,录取后在学院内转专业不受比例限制,可赴法国或者本校就读获得硕士文这也是学校在招生方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加尊重学生自主权。

武汉大学针对上海考生送上“三大礼包”, “ 学校今年在上海招生总人数有所增加,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从8个增加到9个。其中,弘毅学堂、法学、计算机、遥感、电气等优质热门专业招生在上海地区投放计划数显著增加。特色试验班弘毅学堂招生重大改革,全国招生人数从245人增加到400人,在上海投放的招生计划也显著提升。” 武汉大学招生组负责人李懿老师介绍道,学校在本科生中设立了50余项奖学金,学生最高可以一次获得10万元奖学金。武汉大学2024年招生新举措,通过校友“领航计划”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张洁老师表示,今年该校在上海市普通类招生计划38人,招生专业同上一年相比略有调整,今年设置了“不限专业”和“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组,取消了“物理”组,新增加“网络空间安全”、“社会学类”专业在上海招生。

 


作为本次活动东道主,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俞晓光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考生更加关注高校学科专业布点的优化调整情况,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提高的学科专业备受青睐。“各个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入校以后转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还有很多的机会,即使在高招中选择了不满意的专业,入校之后转专业的机会非常多。”俞晓光介绍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高校建设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优势学科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考生也可以多关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市场匹配的学科专业,提前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路径。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科专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俞校长还提到,为落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政策,学校理工科专业招生比例从2023年34%调整到今年38.5%,理工科招生人数增加近200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与临港芯片制作的顶尖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深入探讨人才培养这些理工农医类的前沿专业社会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好。”俞晓光表示,校广告学专业日语专业均通过了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新增了商务英语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些都是学校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推动产教融合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举措,希望能培养出立足临港,为临港新片区发展做出高效贡献的人才。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但前来咨询的考生及家长们热情丝毫不减,各高校的咨询台前人头攒动。

 


“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留上海还是去外省市”,今年有更多的上海考生在权衡这些问题时更加倾向于从兴趣出发,并且对外省市的优质高校也更加关注,考虑列入报考清单内。考生唐同学对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兴趣浓厚,且依托临港地区生物医药的区位优势与资源,可以满足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追求。相比于高校的选择,唐同学更注重所选专业与日后就业之间的联系,“我希望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他认为,此次现场咨询会增加了与招办老师面对面、“一站式”的交流,获取的信息也更多更全面,有利于自己志愿填报、做出更慎重的选择。

张同学在提及专业与就业相关问题时表示,已经坦然接受“非毕业即就业”的现状,他更心仪科研相关专业,“我希望可以将创新融入我的成长,不断进步。”张同学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院士特色班与未来技术拔尖班兴趣浓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生命健康这些属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前沿领域,我也想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陈女士与丈夫孩子共同参加本次现场咨询会。“今天我们过来收获还挺大的,也了解了关于今年志愿填报相关事宜。”陈女士对本次现场咨询会搭建的家校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学生、家长和招办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觉得很接地气。”通过和招办老师的交流,陈女士称获取了很多实用性建议,也为孩子择校开辟了新思路。

陶先生表示,咨询会上了解了更多关于今年高考的新政策解读,在择校时会优先考虑本地高校与外地的特色专业学校,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结合孩子的兴趣、选科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综合考量,此次咨询会获取的信息也会与孩子同步,共同商量志愿填报,做出更优决定。陶先生还对专业是否就业难的问题找寻相关建议,“我更关注孩子以后靠什么吃饭、学到什么专业能力”。现场不少的家长表示,还是线下的咨询会与招办老师交流更加便捷有效,线下资讯获取信息种类更多、更全面,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线下先了解分数线,已经有心仪的专业类别,希望在线下咨询中可以选出几个符合自身优势与爱好的专业方向,确定自身目标。

 


招生咨询会举办期间,后勤保卫处建立多组工作专班,认真履行职责。除维持活动现场安全及秩序外,统筹协调校内外交通秩序,加强巡逻,提供相关支持性服务。安排工作人员驻守,实时进行环境清扫并为院校咨询台区域设置垃圾桶;建立临时医疗点,预防突发疾病等情况。学校食堂全面开放,并在活动现场设置临时取餐点以便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以及咨询会工作人员吃上安全、放心的餐食。此外,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建桥雷锋志愿者在坚持认真负责地工作,从清晨便开始协助布置会场和引导服务。

 


(撰稿:吉娜 摄影:景志宏 施楠 编辑:方梦瑶)



热点信息